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5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种无畏

    阿赖耶识犹存,恒为末那所滞,幻成一种暗景,所谓是也。真言行者能精进不懈,仗三密加持之力直趣解脱道,末那执著潜消,杂染赖耶净尽,尔时一段无畏精神恒与湛寂之心相应。此为第三重无畏境界。准常途,二乘极果及证无生之菩萨皆能得之。    法无畏:大乘菩萨于湛寂心中虽能亲证生空真如,然一涉世,万象森罗,不免为所惑。真言行者进修益力,于本尊三昧众相现前之际,知如镜花水月,备极庄严无非虚影,推诸世事何独不然,遂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4762205.html
  • 忍辱的重要性及其功德

    否则,就被执障碍住了。这既是高深的理论问题,在实践中又要下很大的工夫才能逐步达到境界。我们真正能离开,认识到确实无我,只是四大的假合,地、火、水、风四大元素凑拢来的。这个躯壳,四大分离后,哪里去找、打、侮辱的这些事,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如果有,遇到问题,就会结怨结仇。佛教讲“怨亲平等,”真正懂得怨与亲是互相转化的,就不会与他人结怨结仇。这一点,说起来很简单,做起来难,举两个例子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1967491.html
  • 的第一次站桩

    初学,好歹提起正念,本是修行,半途而废,岂不永远做习气的奴隶! 《圆觉经》上,佛陀曰:善男子。云何。谓诸众生心所证者。 善男子。譬如有人百骸调适。忽忘我身。四肢弦缓。摄养乖方。微加针艾。即知有。是故证取。方现体。 的确如是,站了会儿,脖子后有些不舒服的感觉,是气,是妄念。着相了。想起《金刚经》上一切法无我,就微观如幻的看着他,看淡他,把精力集中到佛号和呼吸上坚持着。这里倒是忍过去了,可是实修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3976009.html
  • 太虚大师:学佛之简明标准

    都以为有个自我,佛法则言实无自我可得,一有,即有人相等等,无我即无人,及种种众生差别之,是谓“人无我”,亦即“生空”。更进明一切事物,及一一...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等众缘所成的,所以都无实。若有实,则不待众缘,今既从众缘所成,则无实,如眼识能见光,能见之识与所见之光,无非众缘交互相遍而成立,所以人及众生,诸法皆无自我。一人由法界一切诸法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0876184.html
  • 李叔同说佛

    悲者如前所说。智者不执着,故曰空也。即是以无我之伟大精神,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。 若解此意,而知常人执着而利益众生者,其能力薄、范围小、时不久、不彻底。若欲能力强、范围大、时间久、最彻底者,必须...一切善行。以上所说的,要广修一切善行,利益一切众生,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?须不着。所以发菩提心的人,应发以下之三种心: 一、大智心:不着 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,亦应随分观察。 二、大愿心:广修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476311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?

    虚幻,虽然如此,该做的事业还是要去做,该度的众生还是要去度。因为众生都在生死中沉沦,他们的痛苦需要有人去帮助解决。但做的时候,又不能执著于自己所做的事,不能有“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&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2177835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解决什么(济群法师开示)

    执法,由执法起贪嗔痴烦恼。如果能以般若智,通达法空,不住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;不住色声香味触相,那烦恼自然不生,其心自然降伏。  ... 学习佛法,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解决什么问题。假如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,那敢断定他一定还没能够树立正信。因为一个不清楚佛法能够解决什么问题的人,对于学佛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样也是搞不明白的。  从《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70978523.html
  • 要感谢接受过你施舍的人

    苦海?”佛法中有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。成佛法门《金刚经》中佛祖释迦牟尼对须菩提说:“何以故?”“须菩提,若菩萨有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既非菩萨。”“复次,须菩提,菩萨于法,应无所住行于布施。所谓...,说:‘告诉你们,世人都把生死看得很重,而你们这些人终日只是持戒修善求福报,不去寻求脱离生死轮回苦海的办法。如果你们自己执迷不悟,不见自性,积德行善又怎么能拯救你们脱离苦海?你们都回去,凭借自己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1978567.html
  • “无我”理念的新开展

    无明,愚于,迷无我理,故名痴。见者,谓执,于非我法,妄计为,故名见。慢者,谓倨傲,恃所执,令心高举,故名慢。爱者,谓贪,于所执,深生耽著,故名爱。”   虽然,从根本上说...佛教的“诸法无我”所开出的众生平等思想,尤为契合,他号召当时的革命者与有识之士都要学习佛教的“无我”精神,具体而言,就是要“离名、破执、断四惑、去五心”,他指出:   今之世,……非说无生,则不能...

    姚彬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3184593.html
  • 心经印心疏节略

      心经印心疏节略   月溪法师   修小乘中乘人错认“止”“作”“任”“灭”四病为用功法门。错认“”“人”“众生”“寿者”四为自性本体、(出圆觉经)故无法证实相般若。无法契会“蕴”“根”“尘”“识”“界”皆佛性之理,将“五蕴皆空”之空字,作空洞断灭解,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,可不慎哉!   自来解释“四”多误解不执着为无我,不执着汝为无人。不分别六道众生为无众生相。不求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5989000.html